博客年龄:18年0个月
访问:?
文章:1252篇

个人描述

开朗 乐观 向上

我的《回忆在恩施革命干部学校的日子》被《恩施日报》采用

2014-12-05 10:32 阅读(?)评论(0)

      在恩施解放暨恩施革命干部学校创办六十五周年之际,我的《回忆在恩施革命干部学校的日子》一文,被《恩施日报。A14文化版》(2014年12月4日)登载,现将已登载的上篇转录如下。
   

 

     恩施解放至今已65周年。当年,为了组建新生的革命政权,中共恩施地委于1949年11月创办了恩施革命干部学校。干校办了两期,为当时的恩施地、县、乡各级机关事企业单位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和人才,为恩施以后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今天,为干校兴办而呕心沥血的绝大部分同志都已离世,从干校毕业的学员,健在的也已垂垂老矣!我作为当年革干最小的学员之一,至今也已年逾古稀。每当想到当年的干校领导、辅导教员和同学们,想到那段共同学习和战斗的不平凡的岁月,就压抑不住自己内心的无限怀念与感慨。在干校创办65周年之际,特撰此文,以资纪念。
    1949年11月中旬,有几位穿着灰色棉衣的干部(那时称为“工作同志”)来到恩施五峰山清江中学,与该校老师联系,准备以清江中学为招生、考试和报名的地点,招收学员,创办“恩施革命干部学校”,为组建恩施地区各级革命政权培养干部。
    当时,父亲是清江中学的教师,我和姐姐则跟随父亲在清江中学读书。姐姐14岁,读初二;我11岁,刚读初一。
    听说革干要招生,清江中学又是近水楼台,父亲和同在该校教书的许多老师、学生都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姐姐与她们班上的好几位女同学也不甘落后。不久,全地区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都涌到了设在清江中学的报名处。还有许多青年,积极报名参加了恩施军政干校,有的干脆跟着部队参了军。那时,一股“积极报名,参加革命”的热潮,席卷恩施山城。 我也想去报名,但年龄太小,怕考不上。不久,因招收人数不够,又第二次招考,我鼓足勇气报了名,居然也考上了。这样一来,我、姐姐和父亲一起进了恩施地区革命干部学校,成了一个学校的同学,一时传为佳话。
    因我年龄小,一天,负责招考的言可同志到我们在清江中学的寝室与我父亲交谈考虑是否继续在此读书。我一再恳求,言可同志便说,那我给你提几个问题,你如答对了,我们就考虑考虑。于是,他给我临时出了几道文史方面的常识题要我回答。还好,其中四五个常识题我都答对了。但有一道题问:我国的革命圣地在哪里?当时才刚解放,我对这道题百思不得其解,没有答上。言可同志还是鼓励我说:“嗯,还不错,不错!”真是惭愧死了!多年后,我居然能亲身到延安,并工作了一段时间,那又是后话了。
    一开始,干校准备设在清江中学,不久,因学员人数剧增,场地不够,便又搬到清江对岸的飞机场西北角,将一处国民党军营旧址作了革干校址。校址坐落在几座小山上,共有七八栋土黄色平房。每栋平房中有走廊,走廊两边各有小房间十余间。女生和队辅导员住东头,男生住西头。还好,每间房都是木地板,学员们打地铺睡,不以为苦。
    1949年12月23日,干校举行了开学典礼。学员约700余人,分成6个队。我和姐姐都分在一队,父亲当年刚40岁,和其他年龄大些的人都分在第六队,都有丰富的社会经历。学员不论男女老少,面对新社会、新生活,心中都充满了期盼和热情,十分乐观。
    上课都是上大课,全校学员整齐列队进礼堂听报告记笔记。 上课都是上大课,全校学员整齐列队进礼堂听报告记笔记。校长最初是恩施军分区政委兼地委书记李人林同志,后来彭天琦同志调来恩施地委任书记,就改由彭天琦同志任校长。地委宣传部长密加凡同志任副校长,并主持日常业务。讲课最多的是密加凡部长,他讲的主要课程是《社会发展史》,专员周敬学同志讲《中国革命史》,军分区政委李人林和地委书记彭天琦先后讲授了《目前形势与任务》。
    密部长个子不高,曾在延安马列学院学习过,人很精干,马列主义基础知识功底也很扎实(此后曾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水电学院革委会副主任、省社科院党组书记等职,离休后享受副省级待遇)。他的社会发展史讲得系统、通俗而又生动,很受学员喜爱。
    彭天琦同志也是大知识分子(此后他曾任华中工学院即今华中科技大学的党委书记,还任过西安市委书记),也多次来到干校,激情授课。他讲课也不用讲稿,也没有秘书为他准备材料。须知,当时是没有麦克风等扩音设备的,讲课人全凭自己的嗓子。领导平易近人、不怕吃苦的精神给学员们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老革命们全新的姿态,让看腻了旧官场讲排场、端架子现象的人们,更增添了对共产党、对新社会的无比热爱、信心与期盼。

  最后修改于 2014-12-11 17:47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